绣球:走出深闺入众眸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绣球,又名八仙花、紫阳花、粉团花,属于灌木类植物,自古以来就作为观赏植物而被大面积栽种。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第四次来华考察,他在宜昌兴山的密林中邂逅了一种野生绣球——紫彩绣球,当即采集标本,并将它引种至欧洲。这一发现,使得宜昌绣球声名远播,它孕育了众多新品种,最终风靡全球花卉市场。
2023年,宜昌林业工作者在兴山县万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时,竟与紫彩绣球再度相遇。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宜昌绣球资源的深厚历史底蕴,还进一步彰显了鄂西山区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关键地位。
今日的宜昌,绣球花已走出深闺,绽放于大众视野之中。长阳火烧坪的绣球基地里,蓝紫粉白的“无尽夏”绵延成海,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运河公园的绣球花展则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城市文化,打造了一场生态与艺术结合的视觉盛宴。
三峡日报通讯员 詹倩